教育部等三部门: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

  2月14日电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生长改造委宣布《关于深入推进天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准确掌握新生长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

  以下为意见全文:

  建设天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双一流”建设实行以来,各项事情有力推进,改造生长成效显著,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为着力解决“双一流”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高条理创新人才供应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资源设置亟待优化等问题,经中央深改委集会审议通过,现就“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掌握新生长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

  1.指导头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主要叙述和天下教育大会、中央人才事情集会、天下研究生教育集会精神,驻足中华民族伟大中兴战略全局和天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驻足新生长阶段、贯彻新生长理念、服务构建新生长名目,周全贯彻党的教育目的,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义务,对标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天下一盛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的,加倍突出“双一流”建设培育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天下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造,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要害焦点领域加速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武士才和创新团队,为周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持。

  2.基本原则

  ——坚定准确偏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央的生长头脑,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偏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生长蹊径,增强党对“双一流”建设的周全向导,贯彻“四为”目的,把生长科技第一生产力、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连系起来,更好为改造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育中央职位,切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周全提升培育能力为重点,加倍注重三全育人模式创新,不停提高培育质量,着力培育堪当民族中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一流人才方阵。

  ——坚持特色一流,扎根中国大地,深化内在生长,彰显优势特色,起劲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之路。瞄准天下一流,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功效,指导建设高校在差异领域和偏向争创一流,构建一流大学系统,为国家经济社会生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服务国家急需,强化建设高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职位和作用,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面向天下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康健,率先施展“双一流”建设高校培育急需高条理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以及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支持创新策源地的基础作用。

  ——保持战略定力,充实熟悉建设的耐久性、艰难性和庞大性,遵照人才培育、学科生长、科研创新内在纪律,掌握高质量内在式生长要求,不唯排名、不唯数目指标,不急功近利,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守正创新、久久为功。

  二、强化立德树人,作育一流自主自强人才方阵

  3.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铸魂育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突出头脑引领和政治导向,深化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进课本、进课堂、进头脑,不停增强师生政治认同、头脑认同和情绪认同。完善全员全历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不停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指导宽大青年学生爱国爱民、磨炼人品、勇于创新、实学实干,起劲培育堪当民族中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牢靠确立人才培育中央职位。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磨练学校一切事情的基本尺度,构建德智体美劳周全培育的教育系统。以促进学生身心康健周全生长为中央,以“兴趣+能力+使命”为培育路径,周全推进头脑政治事情系统、学科系统、教学系统、课本系统、治理系统建设,率先建成高质量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系统。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增强学术规范教育,以教风建设促进和动员优良学风建设。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支持和激励团结开展研究生培育,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国家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基地,树模构建育人模式,周全提升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异人才培育能力。

  5.完善强化西席教书育人职责的机制。加鼎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造,起劲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不停提升教书育人手段。构建周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西席生长系统,指导西席当勤学天生长成才的引路人,培育一批教育理念先进、热爱教学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不停完善教学评价系统,多维度考察西席在思政建设、教学投入等方面的实绩,促进教学质量连续提升。完善体制机制,支持和保障西席潜心育人、做大先生、研究真问题,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树模。

  6.加速培育急需高条理人才。鼎力培育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武士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实行“国家急需高条理人才培育专项”,加鼎力度培育理工农医类人才。连续实行强基设计,深入实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育设计2.0,推进基础学科本硕博融会培育,增强基础学科人才培育能力,为实现“0到1”突破的原始创新贮备人才。充实行使中华优异传统文化及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起劲功效,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条理人才和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培育。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储能手艺、数字经济等要害领域增强交织学科人才培育。强化科教融合,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与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三、服务新生长名目,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7.率先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健天下家急需学科专业指导机制,按年度宣布重点领域学科专业清单,激励建设高校着力生长国家急需学科,以及关系国计民生、影响久远生长的战略性学科。支持建设高校瞄准天下科学前沿和要害手艺领域优化学科结构,整合传统学科资源,强化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的学科基础。对现有学科系统举行调整升级,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起劲回应社会对高条理人才需求。结构交织学科专业,培育学科增进点。

  8.夯实基础学科建设。实行“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稳固支持一批驻足前沿、自由探索的基础学科,重点结构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央。增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论研究,扶持一批“绝学”、冷门学科,改善学科生永生态。凭证基础学科特点和创新生长纪律,执行建设学科长周期评价,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缔造宽松包容环境。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育基地,以批判头脑和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强化学术训练和科研实践,强化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的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为高水平科研创新培育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9.增强应用学科建设。增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区域生长的对接联动,推动建设高校更新学科知识,厚实学科内在。重点结构建设先进制造、能源交通、现代农业、公共卫生与医药、新一代信息手艺、现代服务业等社会需求强、就业远景广漠、人才缺口大的应用学科。

  10.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职位,提出新看法,构建新理论,加速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概、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系统、学术系统、话语系统。牢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基础职位,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头脑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围绕基础科学前沿面临的重大哲学问题以及科技生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增强科学哲学研究,进一步拓展科学创新的头脑空间,推动科学文化建设。深入实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设计,加速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持作用的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联动生长,建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强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育人功效。

147所高校!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给予公开警示的首轮建设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评价,详细名单请见下图:。

  11.推动学科交织融合。以问题为中央,确立交织学科生长指导机制,搭建交织学科的国家级平台。以跨学科高水平团队为依托,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支持,增强资源供应和政策支持,建设交织学科生长第一方阵。创新交织融合机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交织融合,围绕人工智能、国家平安、国家治理等领域培育新兴交织学科。完善治理与评价机制,防止简朴拼集,形陋习范有序、更具活力的学科生长环境。

  四、坚持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2.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指导全体西席根据有理想信心、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先生尺度严酷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心,践行教书育人初心使命,提高西席头脑政治和育人水平。统筹海内外人才资源,创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高端平台、资源设置和环境气氛,集聚享誉全球的学术大师和服务国家需求的领武士才,为加速建设天下主要人才中央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持。施展大学在科技互助中的主要作用,增强制度建设,规范人才引进,指导海内人才有序流动。

  13.完善创新团队建设机制。优化团队遴选机制,健全基于孝顺的科研团队评价机制,鼎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优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端人才资源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共享机制,促进高水平科研反哺教学。增强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探索确立创新容错机制,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气氛。

  14.增强青年人才培育事情。激励建设高校扩大博士后招收培育数目,将博士后作为师资的主要泉源。加大耐久稳固支持的力度,为青年人才深入“无人区”潜心耕作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体贴关爱青年人才,增强青年主干气力培育,破除论资排辈、叱责叱责等看法和做法,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完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大量涌现的体制机制,挖掘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潜力和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

  五、完善大学创新系统,深化科教融合育人

  15.支持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围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气力,服务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完善以康健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用学术治理为保障、以驻足海内自主培育一流人才和发生一流学术功效为目的的大学创新系统。做厚做实基础研究,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设计”,重点支持基础性、前瞻性、非共识、高风险、推翻性科研事情。增强要害领域焦点手艺攻关,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专项行动设计,起劲攻克新一代信息手艺、现代交通、先进制造、新能源、航空航天、深空深地深海、生命康健、生物育种等“卡脖子”手艺。建设高水平科研设施,推进重大创新基地实体化建设,推动高校内部科研组织模式和结构优化,汇聚高条理人才团队,强化有组织创新,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激励跨校跨机构跨学科开展高质量互助,充实行展建设高校整体优势,集中气力开展高条理创新人才培育和团结科研攻关。增强与国家实验室以及国家生长改造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建设治理的重大科研平台的协同对接,整合资源、形成协力。

  16.实行“一流学科培优行动”。瞄准国家高精尖缺领域,针对战略新兴产业、传承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以及治国理政新领域新偏向,由具备条件的建设高校“揭榜挂帅”,完善人才培育系统,优化面向需求的育人机制,促进高校、产业、平台等融合育人,力争在国际可比学科和偏向上更快突破,取得创新性先导性功效,打造国际学术标杆,成为前沿科技领域战略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领武士才和卓越工程师发展的主要基地。加大急需人才培育力度,扩大相关学科领域高条理人才培育规模。

  17.提升区域创新生长水平。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协同创新,确立协同组织、系统集成的高端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功效转化,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驻足服务国家区域生长战略,推动高校融入区域创新系统。充实行展建设高校树模动员作用,通过对口支援、学科合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生访学、西席互聘、科研相助等实质性互助,强化辐射引领,动员推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加速形成区域高等教育生长新名目,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系统,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创新生长。

  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互助,提升人才培育国际竞争力

  18.周全提升国际交流互助水平。确立健全与高水平教育开放相顺应的高校外事治理系统,探索与天下高水平大学双向交流的留学支持新机制,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来往的互助平台,促进和深化人文交流。规范来华留学生治理,扩大优异学历学位生规模,推进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树模课程建设,周全提升来华学历学位留学教育质量。

  19.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激励建设高校提议国际学术组织和大学互助同盟,举行高水平学术会媾和论坛,开办高水平学术期刊,加大面向国际组织的人才培育,提升介入教育规则尺度制订的话语权。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起”教育行动,介入国际重大议题研究,自动设计和牵头提议国际大科学设计和大科学工程,自动肩负涉及人类生计生长共性问题的教育生长和科研攻关义务,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介入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配合福祉。

  七、优化治理评价机制,指导建设高校特色生长

  20.完善成效评价系统。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造总体方案落实落地,把人才质量作为评价的重中之重,坚决战胜“五唯”顽瘴痼疾,探索分类评价与国际偕行评议,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孝顺为导向,反映内在生长和特色生长的多元多维成效评价系统。完善结业生跟踪观察及效果运用,确立健全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将建设高校引领动员区域生长作用情形作为建设成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对成效显著的给予倾斜支持。基于大数据常态化监测,着力建设“监测—改善—评价”机制,强化诊断功效,落实高校的建设主体责任。

  21.优化动态调整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质量为条件、以竞争为机制,驻足耐久重点建设,对建设高校和学科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削减遴选和评价事情对高校建设的影响,指导高校着眼久远生长、聚焦内在建设。对建设基础好、办学质量高、服务需求优势突出的高校和学科,列入建设局限。对生长水平不高、建设成效不佳的高校和学科,削减支持力度直至调出建设局限。对建设成效显著的高校探索执行后奖补政策。

  22.探索自主特色生长新模式。强化一流大学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定位,依据国家需求分类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身份色彩,强特色、创一流。优化以学科为基础的建设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和目的导向,不拘泥于一级学科,允许部门高校按领域和偏向开展学科建设。选择若干高水平大学,周全赋予自主设置建设学科、评价周期等权限,激励探索办学新模式。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综合优势的建设高校,赋予一定的自主设置、调整建设学科的权限,设置相对宽松的评价周期。健全自主建设高校权责匹配的治理机制,确保自主权落地、用好。对于区域特征突出的建设高校,支持面向区域重大需求强化学科建设。

  八、完善稳固支持机制,加大建设高校条件保障力度

  23.指导多元投入。确立健全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协同投入长效机制。中央财政专项连续稳固支持。牢固扩大地方政府多渠道支持力度,激励地方政府为“双一流”建设缔造优良政策环境。强化精准支持,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公正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指导建设高校驻足优势,扩大社齐集作,起劲争取社会资源。

  24.创新经费治理。依据服务需求、建设成效和学科特色等因素,对建设高校和学科执行差异化财政资金支持。扩大建设高校经费使用自主权,允许部门高校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局限内自主放置项目经费,按五年建设周期举行执行情形审核和绩效考评。落实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等自主权。

  25.强化基础保障。加大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重点增强主干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新兴交织学科。新增研究生招生设计、推免指标等,向服务重点领域的高校和学科倾斜,向培育急需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和学科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区域的高校和学科倾斜。针对要害焦点领域,加大对建设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

  九、增强组织向导,提升建设高校治理能力

  26.增强党的周全向导。坚定政治态度,提高政治站位,把党的向导贯串建设全历程和各方面,强化高校党委管党治党、正风反腐、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掌握学校生长及学科建设定位,坚持和完善党委向导下的校长认真制,把好办学偏向关、人才政治关、生长质量关。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蹊径,增强向导班子自身建设,统筹推进干军队伍建设,健全党委统一向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体制机制,使“双一流”建设与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引发师生员工介入建设的起劲性、自动性和缔造性。

  27.强化建设高校责任落实。对标教育现代化目的和要求,健全学校政策制订和落实机制,统筹体例勤学校整体设计和学科建设、人才培育等专项设计,形成定位准确、有序衔接的政策系统。健全事情协同机制,完善上下融会、执行有力的组织系统,提高资源设置效益和治理服务效能。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注重权责匹配、放管相济,起劲营造专心育人、潜心治学的环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人才评价改造,充实引发建设高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加速推进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生长改造委

【编辑:李季】 ,

原创文章,作者:APP软件开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keyapp.com/archives/27055.html